《中国文化报》点赞湖南:文旅谱新篇 今朝更好看
Thu Aug 11 00:00:00 GMT+08:00 2022
旅游吸引力增强释放磁场效应
10年来,湖南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。2016年以来,湖南省财政共投入旅游精品线路及重点县建设资金超15亿元,拉动地方和社会资本投入70多亿元,利用银行贷款20多亿元,建成一批乡村游客服务中心、观景平台、自驾车营地等公共文旅基础设施。2015年至2021年,全省共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所6834座,并积极推动旅游厕所电子地图标注和“一厕一码”旅游厕所在线评价反馈,将关系旅游民生的这件“关键小事”落实做细。
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届旅游发展大会
与此同时,根据“一地举办,全省联动”的办会要求,湖南各地也纷纷举办或筹备旅发大会,促旅游,谋发展。其中,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届旅游发展大会举办期间,相关文旅项目签约达54个,引资总额743亿元。浏阳市首届文旅发展大会上发布了《浏阳市促进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》,并推介28个文旅项目,现场签约项目24个。
红色传播力增强发挥品牌效应
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,习近平总书记曾用“寸土千滴红军血,一步一尊英雄躯”形容湖南在百年党史中的地位,并多次在不同场合深情讲述“半条被子”、陈树湘“断肠明志”等发生在三湘大地、潇湘儿女身上的红色故事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湖南牢记“用好红色资源、讲好红色故事、搞好红色教育,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”的殷切嘱托,加大力度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,深入挖掘提炼与湖南密切相关的革命精神,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、红色教育基地建设、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今天的三湘大地宛若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、一座光辉闪耀的“红色基因库”。伟人故里韶山把发展红培和研学事业放在突出位置,28个现场教学点、53个红培和研学机构年均接待学员75万人次。在郴州汝城县沙洲村,每天都有各地党员干部来此重温“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”的感人故事,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。
“十三五”期间,湖南省立足伟人故里、将帅之乡、红色热土、革命摇篮的优势,讲好红色故事,推动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。湖南省红色旅游出游人数保持稳定增长,在全省旅游市场中占有12%左右的市场份额。
10年来,湖南红色旅游的内容、形式和产品更加多样化,由传统的观光游览开始向体验式旅游转变,红色旅游的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全面提升,红色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,十八洞村、沙洲村等新时代红色地标的旅游热度不断攀升,红色旅游的政治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凸显。
文化获得感增强带来幸福效应
在湖南株洲,由建在老百姓家门前的小广场、小书屋、小讲堂组成的“门前三小”遍布城乡,切实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。在此基础上,湖南进一步升级,推行实施由小书屋、小讲堂、小戏台、道德宣讲小队、文艺表演小队等组成的“门前十小”示范工程,成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和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。
过去10年,非遗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积极作用日益凸显,成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。依托苗绣、苗族服饰等项目启动的“让妈妈回家”非遗助贫计划,设立苗绣培训基地20多个,举办专题技能培训50余期,培训绣娘6000余人次。截至2021年年底,湖南共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193家,参与群众达12.9万人,助力6.8万人脱贫。
过去10年,以擦亮“文化湘军”“广电湘军”“出版湘军”名片为抓手,湖南不断促进文旅产业发展壮大,全省共有8家上市文化企业和10余家新三板挂牌文化企业。根据湖南省“十四五”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,到2025年湖南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将超过5000亿元,旅游业年总收入将达1.3万亿元左右。